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招聘歧视争议?

日期: 2019-10-12 13:37


最近某位房地产行业的HR说了一席话,引发了巨大的争议。

1_1570861798796.jpg


她说:公司不管是社招还是校招,如果岗位有要求是研究生学历,都不会考虑非全日制的毕业生。


正值校招季,媒体记者也采访了很多企业,发现有不少企业明确回复了“不招收非全日制的研究生”。一时间,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满,并向湖北人社厅举报该企业涉嫌就业歧视。


接着,网友们都吵开了,观点截然不同。



01

在学历方面,两者确实有差别


一说到学历,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,很容易让陷入政治不正确的境地。但有些话,总是要说的:


全日制和非全日制,两者肯定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。


  • 如果都一样的话,那么名字上就应该统一。

  • 如果都一样的话,为什么那么多高校毕业生都要经过那么艰苦的学习,去考一个研究生呢,不去考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呢?


  • 如果都一样的话,那么为什么非全日制的学费总是比全日制的学费要高呢?


我们以北京的当学为例,非全日制的学费平均是全日制的两倍左右,要是一样的话,就不应该在学费上有如此大的差异。

22_1570861843202.jpg

采访了3位读过非全日制研究生,并且已经毕业拿到证书的HR,他们均表示:非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也不容易读,边工作边学习也挺累人的,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总归要比本科读研时要容易一些

可见,两者本身就有着不少差异。

微信图片_20191012143333_1570861956889.png

02
所谓的「学历歧视」,还有另一面

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给歧视下过一个定义:只有当歧视者愿意放弃一定的利益,比如收入、利润、名誉、享受等,以此来满足他个人的偏好,这才是歧视。


简单说,就是一个人宁可损害自己的利益,也要瞧不起别人,这才叫歧视。否则,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,这只能叫择优


我们回头来看企业。有一些企业为什么要全日制,不要非全日制,是他们宁可损害自己的利益吗?显然并不是。


反之,如果所有学历真的一视同仁的话,就会伤害到市场经济的基础,择优和竞争。


人活着总是有风险的。比如,有的家长只能买电瓶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,不是他们不想买汽车,而是他们买不起,所以他们只能承担一些风险,而风险的大小,看的是概率。因为人是没办法知道所有的信息,所以我们的大多决策,在资源不充分下,只能求概率。


对公司的HR来说也是,他们的任务就是从很多毕业生里选合适的人。尤其是初选的时候,要在很短的时间内,找到合适的人,也只能依靠概率。虽然学历学校不完全等于一个人的能力。


但从大概率来看,学历基本和一个人的能力匹配。看学校、看文凭,这个办法虽然简单粗暴,却能低成本、高效率地找到合适的人。如果招聘不看学历,所有学历一视同仁,那企业招聘的成本就太大了,找人才成了大海捞针。

所以,有些时候,那不是歧视,那是择优。


03
所谓的「招聘歧视」,真的不合理吗?


只要你翻阅每一年的薪酬数据报告,翻阅一些大公司的新闻,看一下企业的招聘简章,你都会发现,所谓的「招聘歧视」,其实一直都在。


  • 每一年校招,211985院校的学生,平均薪酬就是比普通院校的高,这个算不算是一种招聘歧视?


  • 阿里腾讯百度这种大厂,总是去211985院校招聘应届生,普通院校看都不看,这个算不算是一种招聘歧视?


  • 每一年社招,总有一些公司对大部分岗位的要求是要有本科及以上的学位,这个算不算是一种招聘歧视?


如果这些都是招聘歧视的话,为什么这样的现象一直都存在着呢?


因为同样的两个人,一个人是重点本科毕业,一个人是专科毕业,这至少能说明前者跟后者相比,学习同样的东西,学习能力较好。

当你无法证明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的时候,别人怎么来判断你的能力啊,当然要看学历。但如果你有证明自己才能和实力的体现,学历就没有那么重要了。



04
最后想告诉你

当然,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也是研究生,在国家层面上都是被承认的。只不过企业在实际选择的时候,有着自己的判断。


这就好比一个单身女性在路上开车,她遇到一个身上有纹身的人搭车,她不知道这个人是好是坏,也没空去了解。所以,她不让这个人搭车,就是最低成本的自我保护,而这并不是歧视身上有纹身的人。


歧视应该指的是,为了损害他人,宁愿放弃自己的利益。


其他情况,都不算歧视。


最后,我想说一下,如果你已经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,就无所谓「全日制」还是「非全日制」了,认准一个方向,正所谓「人若无名,便可专心练剑」,假以数年,定有所成。

还有就是面对背景调查的时候,不管是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都是一样的,要求诚实。全日制如果简历作假,那么HR也不会疏忽,所以不管是什么,在职场上一步一个脚印,踏实前行,才能走的更远也更坚定。